区级法院行政审判庭书记员来答一下。
无他,电脑玩得多而已。
2016年7月硕士毕业考到法院,9月开始独立开庭记录,不用亚伟,只用搜狗,至今也开了几十次庭了(我们庭除了行政还兼顾很多执行、执异、民事发回,案件量很大),审判长们都说我打字真快,每次下庭也都有人民陪审员问我怎么打字那么快,怎么当事人刚说完我就记完了。我只能憨厚一笑说自己私下练的。
但是其实呢?就是电脑玩得多自然练出来的。。。
今年26岁,14岁左右开始混贴吧论坛乃至后来的微博知乎,加之平时写诗写歌词,以及各种学校论文文章,到现在十几年的时间,打字速度不知不觉就上来了。我觉得多数我这代人都是这么走过来的,所以说打字快实在是太普通了,90后的人反倒是打字慢才不正常。
但是打字速度快只是开庭记录快的原因之一,虽然是主要原因,但还有一些因素也加速了开庭记录。
比如一、法庭电脑中有前辈们经年累月积攒下的各种常用案件类型的听证笔录、开庭笔录、询问笔录等文书,每次只需在开庭前把一个同类型的笔录改动下案号、当事人、合议庭成员,就可以使用了。无需每次都全部重新录入,只需记录质证和辩论内容。二、电脑的输入法也经过了包括自己在内众多书记员法官的调教,常用法律名词、条款,乃至律所、被告机关法人委托人等等都已经进入词库,可以迅速打出。三、一般来说训练有素的律师和政府机关法制科的人员,在出庭时会懂得提供电子版证据列表和申请书、答辩状供书记员复制,也会在辩论和质证时放慢语速并使用规范的语言,这也让书记员的记录压力减轻很多。当然,也有很多在法庭上因为初次出庭或者其他原因,说话比较乱语速也比较快的人,审判长会对其加以提醒,告诉他们这些话如果记不下来则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以后他们也就注意了。另外也需要对当事人的某些语句进行总结,不影响原意的前提下适当概括提炼。四、有时候需要注意预判审判长或者双方当事人要说什么或者要进行什么环节,还要对没听清的东西做一个合理的猜测。这就要求书记员在开庭时绝不能把自己只当做人肉打字机而置身事外,要跟上整个开庭的思路,最好在开庭前把现有卷宗和网上系统里的的东西都简单看看,尤其是有些案件里面有专有名词,或者当事人可能使用的简称,要大致心里有数,以免开庭时突然听到陌生的词汇而记录卡壳。五、庭后处理卷宗归档时,多看看自己和别人的笔录,总结一下经验教训,这也很有必要。
总之作为一名书记员,除了自身打字必须要快,最重要的就是通过预习卷宗充分熟悉案子,这样基本可以保证在主观和客观上都足以较好地完成每次开庭记录。
书记员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法院的门面之一,大家共勉。